当急切的爸妈遇上“无欲无求”的星娃,那场面,真的很上头!恨不得帮娃捆在椅子上,定住他的头!但是,留得住人,留不住心呀!如何是好?
其实很多家长都发现了一点——“在孩子兴趣范围内的呢,很容易教会,甚至不教也都会了……”
看到了吗?兴趣!但,兴趣真有那么大魔力?
当然,因为兴趣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动机!
等等!那,动机又是啥?
动机是行为的发端,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驱动力,任何人都需要。
就比如,如果没有工资你会努力去工作吗???那么赚钱就是你的动机,而工资就是你的强化物!
说起来很简单,四个字:投、其、所、好!但做起来……需要准确拿捏……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能配合老师却不能配合父母的原因!
所以第一步,把孩子喜欢吃啥喝啥玩啥都一条条记录下来,根据当下兴趣的变化及时做修整。做好这一步,就可以思考并设计,怎么样把这些喜好结合进物理环境设置、人的连接、教学目标、过程以及结果中。例如,在家里给孩子做桌面练习时,可以在环境中引入他喜欢的事物,可以在桌子上放上他喜欢的魔尺,或者跟他坐在他喜欢的靠垫上。不要一上来就说“我们开始吧!”“我们来学……”这样太严肃啦!在孩子“喜欢”上此刻的你之前,不要开始教学,先尝试和孩子建立信任和连接,如果你的魅力大到孩子被你深深吸引,还怕他没开始训练就弃你而去吗?可以先给孩子喜欢的任务,例如:邀请他做他喜欢的事(坐电梯等);玩他喜欢的游戏(痒痒挠等);请他吃喜欢的东西(喝果汁等)……不要着急让孩子见识和遵从我们的世界,先走进孩子的世界,参与到他的活动中,成为连接孩子与世界的桥梁,在逐渐引导孩子走出他的世界,进入到我们的世界。例如:孩子沉迷于把小汽车摆成长长的一排,我们怎么做?当他注意到你并接受你的参与后,把小汽车递给他,在这个过程中训练眼神接触、提要求、命名……将关注点从完成目标任务转移到孩子的反应上,重视孩子的情绪。比如,在训练中根据孩子的能力及反应确定辅助的等级和速度,该袖手旁观的时候就不要急于插手,该等一等的时候,就多点耐心,给孩子创造机会。例如:孩子爱吃土豆泥,不爱吃米饭。那么进食训练中,可以将少量的米饭拌在土豆泥里吃,或者吃几粒米饭再吃一小勺土豆泥,循序渐进帮助孩子接受米饭。有时候给孩子选择的权利,让他掌握主动权,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动机。例如,今天的任务有ABC,让孩子决定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。实践证明,孩子有主动权时,主动性也越高,越配合。教给孩子的任务目标要符合孩子当下的能力,或者让孩子踮踮脚就能够到。目标太难,孩子可能会畏惧,而且超纲的题,也真的很难解啊!所以难度要适宜,否则都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配合度。在学习新任务时,先给孩子完成一些他熟悉的、简单的任务,以增强他对自己能力的信心。新任务:精熟任务=1:7,随机轮换7个精熟任务后给1个难度适当的新任务,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哦,根据孩子实际接受程度来调整。例如:教孩子提要求说“冰淇淋”,当孩子只能说“bing qi ~"时,鼓励他:“你在努力提要求了,不错哟。”而不是在练习很多很多遍,终于能说“冰淇淋”,再说:“你真棒!”要让孩子感受到,他的努力和进步,我们都是能看到的,也值得被鼓励,而不仅仅是结果。